一、程序员35岁危机是真的吗?
“程序员35岁危机”是一种流行的说法,通常指的是程序设计师在职业生涯到达顶峰之后可能面临的失业、晋升停滞或薪资降低等问题。这种说法源于西方,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程序员面临被更年轻、更“贤”或者外包人员取代的风险。
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技术更新换代:技术日新月异,编程语言和工具会不断发展,软件公司普遍需要年轻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变化的工程师。
项目需求调整:有些职位侧重于开发或运维某个特定系统或组件,但后续随着公司战略或产品需要的变化,很可能导致工作内容减少或失去权威地位。
年龄歧视:某些文化认为,年纪大的程序员不如年轻人灵活、勇敢,习惯性地排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程序员可能最终成为候选者较少的那部分非常受限制的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程序员。事实上,许多年长的程序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中仍然备受追捧。因此,程序员是否能够克服“35岁危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能水平、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态度和行动。
二、外包程序员35岁是真的没人要了吗?
35岁以上的程序员有人要。
因为35岁以上的程序员的工作经验都是非常丰富的,这个时候一般从事的都是管理岗位了,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人物的,这种一般在中小型企业里面是有很多的,但是在大型企业里面一般35岁去面试基本上是没人要的了,程序员的黄金年龄一般只有十年左右。
三、35岁程序员真的会失业么?
35岁程序员真的会失业
程序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只要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跟上工作到四十、五十年,都没有问题。年龄问题其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人在30多岁的时候工作了6-8年,选择了转型。结构和许多其他职位发生了很多变化,薪水也得到了提高,30多岁坚守在代码一线的码农并不多。
四、程序员35岁真的没人要了吗?
不一定
如果担心请按照下列方法去做
在刚开始工作的3-5年内应该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这几年是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打磨技术的最佳时期。
当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后,就应该结合工作经验以及代码能力建立自我知识体系。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管出现什么新的技术,都能够依靠自己强大的再学习能力迅速将新技术吸收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之后,就不再会被所谓的新技术困扰,吸收新技术的过程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储备将越来越丰富。此时注意力就不应该单纯的专注于技术层面,而更应该考虑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或者效率,怎样将自己拥有的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是不努力就可以轻易获得的,大雨虽然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但是不能阻止我们前进。大道无垠,行者无疆,人民日报在一则点评中这样勉励所有在努力奋斗的人:“只有跋山涉水者,才能真切感受山川的壮丽;只有奋力攀登者,才能亲眼目睹最美的日出。”
五、程序员35岁以后真的会淘汰吗?
你要说程序员35岁一定不会被淘汰,这倒也未必,你去看一些小公司外包公司,里面做开发的,鲜有35岁以上,甚至30岁以上都少。但要是说35所一定被淘汰,那倒也未必,我身处的外企,即使是做一般的开发,大把大把35岁以上。
本人之前写过篇文章,讲35岁大龄程序员可以进外企,而且还给出了进外企的相关建议。
35岁大龄码农的出路在哪里?重复的话本人就不想再说了,在这篇文章里,就围绕Java后端开发,讲讲30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程序员该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
这个年龄段的程序员,哪怕还只是会做增删改查,后面应该做的,不是直接提升技术,而是要整合自己当下所掌握的技术,面试进大公司或外企。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建议直接提升技术,因为这个年龄段,在当下的公司也干了不少年了,这个项目组里该掌握的技术也掌握了,但如果要去学更高级的技术,比如java架构方面的分布式微服务高并发这块,当前项目组大概率是没发提供项目实践机会,这样如果空学但不准备面试时的项目说辞,很容易被面试官认为只掌握理论,所以学习效果未必好。
但不少Java程序员在面试时,只会结合当下做的项目说技术,顶多只能讲述spring boot框架增删改查技能,而无法说亮点以及分布式等值钱技能的项目经验,这种人面试很吃亏。
相反如果在面试过程中,java开发如果说自己用过某个值钱技术,而且能说好相关的项目经验,并能结合实际排查和解决过相应的问题,那么面试官没理由不信,具体java开发,尤其是大龄Java开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来准备面试要点,同时准备项目实践相关说辞。
1 你去了解下项目部署方面的技能,这块如果去问下运维,应该很容易掌握。具体包括项目是怎么部署到线上,比如用jenkins部署,用docker甚至k8s部署,项目所用到的组件,比如redis,kafka,是怎么安装在线上的。
这块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包括项目CICD,比如jenkins技能,分布式组件和业务组件的部署方法,比如安装启动,切流量和灰度发布,而且准备的时候可以说些细节,比如你们灰度发布是靠怎么组件做的,怎么切的流量,jenkins是把业务组件发布到多少台linux服务器上,k8s的自动扩展配置是怎么写的。
这块不涉及业务,更对涉及的是linux命令和一些配置,面试时可以通过语法、命令和配置证明自己用过,那么就能给面试官留下“搭建过集群,掌握项目部署技能”的印象。
2 就去收集当下项目组最近排查和解决过的问题,尤其是和组件、性能和监控相关的问题。项目一旦上线,一定会遇到问题,如果项目涉及高并发,遇到的问题更多,请注意这里更需要收集中间件(即分布式组件)层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线上报OOM,报CPU过高,或者是缓存被击穿,或者是kafka消息堆积过多,如果你的项目组实在遇不到这种问题,你就到网上收集些,然后结合你当下的业务场景。
这块可以用如下的套路来准备面试说辞,你们项目组用zabbix(或cat或其它组件)监控系统,某天突然报了xx(比如cpu过高)的异常,你看了日志,或者用linux的jstack等命令,层层分析,结果发现是某个业务(要准备详细些)的代码出问题,原因是组件超时或其它什么,最后怎么解决。
这种问题不要准备多,不同种类的加起来可以准备5到10个,但这种问题牵涉到系统监控,组件部署,原因分析和排查思路,排查结果更可以涉及到kafka或组件的底层,这样的说辞你准备好了,留给面试的印象一定是“排查解决过线上问题”,甚至是“掌握分布式系统的排查问题经验”。
3 再去结合业务,准备些分布式微服务组件的使用情况,更重要的是,去结合一些“限流或熔断”等高并发业务需求,来准备分布式方面的说辞。
这块其实是有两个层面,第一是能结合业务说分布式组件的用法,以证明自己用过分布式组件,这块相对简单,比如准备一个需要redis缓存的业务场景,说下redis的api,以及解决过的缓存穿透问题即可。第二,在此基础上,你就去准备些一定要实现限流熔断的业务场景,或者是要一定用分布式组件微服务组件的场景,说下怎么整合性地用组件,甚至是使用集群。
比如一个秒杀限流场景,你可以说用hystrix或sentinel的组件,怎么实现限流,同时说用redis集群实现预热秒杀商品,再说下怎么消息中间件来异步处理。
准备Java层面分布式组件,一定要结合业务,一定得通过API和解决过的问题来说你用过,这些技能其实更重要的是说业务场景,让面试官确信这个场景必须要用组件,甚至是组件集群,至于api和组件解决过的问题,这些都能找到资料,案例也不难准备。
上述3点其实要准备起来不难,组件的api基本上看下即可,相关解决过的问题,可以挖掘项目里有的,更可以多参考资料,而组件的整合使用和集群,这块也有资料,稍微有些难度的是,怎么准备项目中(组件和集群技术)的业务使用场景,不过这通过整理也能做到。
其实一些27,28岁的java开发,面试前要准备好上述要点其实也行,或者哪怕是通过培训班中途转化,有个2到3年java开发经验后,要准备上述要点,费点功夫其实也行。更何况30到35岁的java开发,有足量的项目经验,接触并解决过大量项目问题,要准备上述要点更加容易。
这样准备好以后,先不说之前项目用到哪些技术,也不是之前所在公司的规模,要在之后的面试过程中证明自己的分布式高并发项目经验,其实并不难,更何况事实上,能证明架构级别项目开发经验的点太多太多,比如是压力测试、分库分表或服务治理+分布式部署+扩容。
当然事先也得准备些八股文,在此基础上,大龄java开发就去通过猎头找大公司或外企的职位,多练几场,一定能在面试顶多1个小时内防守住,让面试官确信自己有java架构方面的技能。
事实上,不少外企的java面试,一般是spring boot增删改查技能外带分布式组件的api,大厂的话可能还会带些算法或分布式组件底层技能。但对比下,如果按上文给出的建议,java程序员在面试时能给面试官留下什么印象呢?
1 排查解决过系统问题,尤其是分布式组件和架构层面的问题,这块如果准备好,要结合问题讲解组件的底层实现细节绝非难事,比如用OOM问题可以深入分析kafka或Dubbo某个类的细节代码。
2 项目中有分布式组件的使用经验,甚至有集群等更为值钱的使用经验,并能结合业务展示熔断限流事务等实际问题。这块如果准备得当,更能说些集群搭建方法,以及集群问题的排查流程。
3 有项目部署和运维方面的经验,这块哪怕没法展示搭建组件的经验,也可以展示项目监控或部署或看日志排查线上问题的经验。事实上哪怕是单机版JavaSE方面,HashMap,线程池,ThreadLocal等组件准备一下的话,也能挖掘出不少亮点,要知道这仅仅是单机版,甚至不是分布式组件层面的亮点。
4 至于单机版spring boot开发技能,以及单机版索引等技能,以及八股文,这里甚至都不提了。
面试中能展示上述要点的java程序员,哪怕是35岁,哪怕之前还是在小公司,我想不出任何能被淘汰的理由,相反这种Java程序员的选择面应该很广,不能说大厂外企随便进,但至少能选择的面应该是不少。
顺带发起个咨询,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简历和面试方面的技能,可以咨询我。
1 用资料帮大家巩固spring boot,甚至是spring boot整合分布式组件和微服务的技能,同时提供Java面试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在市面上有明码标价,这些资料的钱就超过咨询的费用了。但本人不负责技术提升,人家培训班收费上万的事情本人做不了。
2 提供简历辅导服务,经本人辅导后的简历,基本上都能大大提升竞争力,从而得到面试机会。
3 以电话交流的方式提供面试辅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如何介绍商业项目经验,如何在面试中证明spring boot能力,如何在项目中证明调优看日志和分布式组件等方面的亮点。尤其地,在辅导过程中本人还会教授“引导方法”,告诉大家如何在准备的基础上,引导面试官问出你的亮点和技能。
4 甚至还能提供就业辅导和薪资方面的咨询。如果条件合适,还有外企能公司的内推机会。
最后祝广大程序员朋友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实现技术和薪资的双提升,也同时请大家多多点赞我的文章。
六、程序员真的有35岁危机这样的年龄危机吗?
最近很多小伙伴也有很多问我35岁程序员该怎么办,年龄一直是程序员的一个痛点,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干程序员这行就是前期打英雄发育快,打后期就吃力了,因此提前做好规划,有planB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嵩哥调研了身边35+的小伙伴,为大家总结了35岁程序员都有哪些选择。具体如下:
一、大厂高P,技术or管理路线
这部分在嵩哥总样本里15%左右。
走技术路线的, 至少都是P8往上了,早已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基本都是架构路线或算法路线,能指导着几十号上百号兄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管理路线的,也至少得总监往上,而且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管理, 一定是有一摊业务, 产品/运营/研发一把抓。如果再能扛营收那是非常稳的。最次也得是产品/研发都负责。
总之能留在大厂的, 都必须得到一定的level(当前样本目测下来就是P8)。但其实想要跳槽也不太容易, 除非是特别热门的技术专家,走纯管理路线的找坑都会比较难。
二、在小厂做高管
出乎意料的, 这部分相对还比较多,达到25%。
想想也合理, 小厂由于在人才市场上相较大公司竞争力较弱, 对人才的年龄反而更加宽容。30大几在大厂没有晋升机会了, 再去小厂博一下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上对车占据好位置,尤其本身就是合伙人或者早期创始员工的话, 在小厂一直干下去也没有太大问题。
小厂往往要求技术负责人管理技术一肩挑, 纯走管理路线的人是很难适应的。往往是大公司偏技术路线的出来在小厂更吃的开。(嵩哥按:技术人走管理路线,绝对不要没达到高级就转管理, 更不要做管理后就放弃对技术的更新)
前提是公司得经营的好,小厂抗风险能力弱,这次疫情下又一次暴露出来了。大龄青年在小厂干几年,公司没发展好, 年龄又过线,这时又想回大厂会很难。
小厂这个分支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当老板,这条路是高风险高回报,能被统计到都已经有幸存者偏差了。
三、美帝大厂养老
在我的样本中,3是10%左右,而且存在偏差,放在全国肯定是更少的,但代表了一种选择。
基本上也就是Google、Facebook、Amazon、Mircosoft、Airbnb、Uber这几个厂去的人比较多。一类是那边读研然后留下工作的,一类是先进中国分部再transfer过去的, 还有先在国内其他大厂然后直接社招面试过去的。值得一提的是社招面试这条路,感觉对于大厂P7/P8的人而言,也不是特别难。
知乎上有一波愤青是特别鼓吹美帝大厂的。客观的说,去美帝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别指望再有晋升了,毕竟很多人在那边一辈子也就晋升两次,混到Senior就差不多了,能做到管十几号人的TL已经很不错的。美国环境确实好,但好山好水好寂寞也是留美人士的口头禅。华一代要融入美国的主流圈子很困难,文化差异并不仅仅是英语流不流利的问题。
接下来这几个选项,就和技术的关联不大了。可以算作是转型开启了第二职业。
四、转售前/销售/BD
这里没列产品和内部运营,做技术出身的同学走管理路线到高阶兼管产品和内部运营的比较多,基本算相邻的职业,都打包在1和2的选项里面了。
做售前和销售、BD则是面向企业外部,跑客户做营收,嵩哥身边的样本中大约有20% 转型走了这条路。总体来讲状态都还不错,说起年龄的事情,这个群体相对而言是最乐观的。这很说明些问题。
一个企业如果只留一个岗位,那必须是销售。这背后更深刻的道理是:我们身处的价值交换网络, 销售是连接企业内外的关键环节。
连接创造价值。
太多、太多的小伙伴不懂这个道理, 一心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一个重要的被连接节点。殊不知在商业社会这张大型的价值网络中,离价值创造越近的节点越重要,与更多重要的节点连接的节点更重要(有点绕口, 参考Pagerank)。
别觉得嵩哥在这鼓吹搞关系、老掉牙的人情社会理论。并不是。在整个价值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你的个人价值,这句话不仅在中国成立,在美国也成立,只要还存在商业存在价值交换,就永远都成立。
接下来10年是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10年,必然会有大量的程序员进入到行业中, 我劝这些小伙伴们, 有机会一定要往销售端靠,多见客户,成为行业中的重要节点。
五、进入国企、事业单位
这部分也是15%左右, 尤其家里在地方上有一些关系的,年纪大了回去找个大国企待着养老。还有一部分、以女生居多,选择回高校读博教书。
论收入肯定是不如在IT企业了,但是论工作时长平均下来,还真不一定。一个在大学教书的哥们一周真实工作时间就两个半天,合计不到6个小时。算下来时薪比很多P8还要高。大把的时间干自己的事。如果早些年打拼搞定了房子,那小日子也能过得很滋润。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想明白自己要什么?
六、投资
这部分样本也有10%, 大部分都是坐上过火箭(有的还不止一次), 财务自由成功上岸了, 成为了职业投资人。未必组基金做VC,也有就是二级市场买股票的。
这一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早就有理财意识,对商业特别敏感(所以才能一次乃至多次跳上火箭), 还有在上市前大量现金收购同事手头的股票的,赚的盆满钵满。
总体而言这部分是吃到最多互联网红利的。年龄对他们而言根本就不是事,毕竟投资是可以一直做到老的职业。
七、做咨询、保险
这条路径,嵩哥身边程序员的样本只有5%,反而是设计/产品出身的走这条路的比较多。可能还是与大部分程序员不善言辞有关。
把做咨询和卖保险放在一起,绝对没有抬高某个或贬低某个的意思。主要是样本少就合并了。
其实做咨询还是卖的专业知识,做保险则是2C销售靠人脉变现,两者的商业逻辑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不过基本都是个体单干,或者成立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所以从工作状态来讲又比较类似。好处就是时间都比较自由,尤其做保险的小伙伴,积累了足够的客户之后工作会很轻松。
中国保险业还在蓬勃发展中,感觉未来选择这条路的会越来越多。
从身边35+人群的选择来看, 真正能够留在大厂的确实少之又少, 即便算上进小厂和出国的, 继续在技术这条线(还包括了产品运营等相关路径),也就一半左右, 考虑到我身边的技术人员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内, 能在35岁之后继续走技术相关的职业发展路径的, 应该不会超过20%。这给奔三的小伙伴们提了个醒, 在技术之外必须要有Plan B。
综合来看,除了少数的幸运儿能成功上岸,走专业投资人路线, 走向业务岗位,直接面向客户是最佳出路,其实个体做咨询卖保险也是面向客户的路子了。要不就改变一下预期,选择更稳定的国企或事业单位。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 从后端走向前端会存在很大的挑战, 但正因为其难, 能走出来的同学往往前途会广阔很多, 毕竟既懂技术又能搞定客户的人是非常稀缺的。(嵩哥注:而且这条路径是离自己做老板最近的路。)
几乎所有调研的对象都提到了理财的重要性, 不管选择哪条路径, 有足够的被动收入支撑,都会让你的选择更加从容。这才是所有选择背后的Plan B。
七、35岁程序员何去何从?
1.35岁后,程序员可以往架构师方向转
2.原本沟通管理能力比较好的可以往项目经理方向发展
3.部分可以往产品经理和需求分析岗位发展
4.部分已经相对经济自由的可以进行创业
35岁虽然是个门槛瓶颈,相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八、程序员真的干到35岁就干不动了吗?
说实话,身为一个程序员我很慌,很怕自己35岁后会被社会抛弃。
其实程序员到30岁以后就开始面临转型问题,套在如今互联网行业就是能不能升上对标阿里p7的职业,目前能升上p7的要么技术能力强,在某个领域已经开始专精要么成功转型成管理职业并且在管理职业有一定的建树,这是程序员很大的一个槛,大多数程序员都会面临没有管理经验技术又不突出的情况,比如现在的我,然后在业务上醉生梦死而在职场却没有任何提升的机会。
而后还有一道坎就是p7到p8,要么技术达到行业上知名的状态,要么直接转型成了高级管理,而这一步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程序员到35岁会忧虑,绝大因素因为竞争压力太大,机会太少,管理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做到技术能突出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后续没有提高自己,年龄到了技术没到,自己做的工作就会被刚毕业的小年轻代替,你要知道你工资是小年轻的几倍,可不是体现在比小年轻们少写几个bug这种事上,而是应该体现在撑起一个团队上。
当你有30多岁,有老婆孩子,车贷房贷,就算跟小年轻们拼努力,拼加班,就算身体允许,孩子和家庭都不允许。
唉!
九、多多买菜35返35是真的吗?
这个返35只是换成劵,不是换成现金
十、35岁前端程序员出路?
一、往管理通道发展
做好团队的管理,协调好部门内的各项技术任务。
二、转型做其他职业
技术人员年龄大了,感觉到职业危机,那么我认为也可以考虑去转型做其他职业。
比如有的技术研发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后,转型去做质量控制工作,这在制造型企业或者研发类公司比较常见。
三、自己创业
第三条路就是自己创业了,虽然这条路凶险无比,但对于35岁工作十年上下的人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我过去的一个老同事,就是多年技术岗位从业后,出来自己做了一个孵化器公司,目前已经融资多轮,公司也准备过两年IPO上市。
创业者的身份,实际上就是把技术、管理等融为一体。
而且创业公司更具有活力,不必受到以前平台的种种束缚,有机会把技术项目真正做成具有影响力的产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