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导出表
1、copy ,cp,该命令的功能是将给出的文件或目录拷贝到另外一个文件或目录中。语法: 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2、在/TEST目录下新建test1和test2两个子文件夹。 假设复制源文件test1下的test01文件,目标目录为test2。 直接可以用: cp /TEST/test1/test01 /TEST/test2。
3、在/TEST目录下新建test1和test2两个子文件夹。 假设复制源文件test1文件夹,目标目录为test2。 直接用:cp -r /TEST/test1 /TEST/test2。
4、对一个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复制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中去,用cp -r /TEST/test1/. /TEST/test2。把test1中的文件夹及文件复制到test2中。
5、可以用cp -r /TEST/test1/* /TEST/test2。得到一样的效果。
2. linux导出表数据
打开cdlinux,点击导出文件即可
3. linux导出表结构命令
首先在设备上外接一个U盘,然后找到该文件,将他转移到U盘上,就能一出来
4. linux 导出表
方法/步骤
打开sqlserver2008,连接成功后,选择需要导出表的数据库--任务---生成脚本
显示:生成和发布脚本窗口--简介(某些可能关闭该页面的,可以省略该步骤),点击下一步
显示:生成和发布脚本窗口--选择对象--按照图片操作即可
显示:生成和发布脚本窗口--设置脚本编写选项--按照图片操作即可
点击完高级以后,弹出--高级脚本编写选项,选择常规--要编写的脚本的数据类型--架构和数据 (该步很重要)--选择完点击确定--点击下一步
显示:生成和发布脚本窗口--摘要--下一步--完成
5. linux导出表结构和数据
大部分的Linux文件系统(如ext2、ext3)规定,一个文件由目录项、inode和数据块组成:
目录项:包括文件名和inode节点号。
Inode:又称文件索引节点,包含文件的基础信息以及数据块的指针。
数据块:包含文件的具体内容。
一、目录块
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etc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二、Inode
1、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的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内容(除了文件名之外所有的文件信息)
文件的字节数。
文件类型。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文件的Group ID。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数据块指针)。
2、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3、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这里值得重复一遍,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三、数据块
数据块就是在磁盘上存储数据的地方,使用文件的时候由操所系统索引inode来调用相应的文件
补充:创建一个新文件的操作
存储属性内核先找到一个空闲的 i 节点(这里是131074 )内核把文件信息记录到其中
存储数据该文件需要存储在三个磁盘块,内核找到了三个空闲块:300、500、800将内核缓冲区的第一块数据复制到300,下一块复制到500,以此类推
记录分配情况文件内容按顺序 300、500、800存放,内核在 inode 上的磁盘分布区记录了上述块列表。
6. linux导出表dmp文件命令
windows导出的dmp linux不可以用,因为两者的文件系统不一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