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绘知觉图(知觉图怎么画)

Excel表格网 2022-10-15 00:20 编辑:申云 243阅读

1. 知觉图怎么画

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所以选择性主要强调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关系。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我们在知觉过程中将红色知觉为对象,而把绿色知觉为背景;再比如,在冰天雪地中,我们不容易发现白熊,是因为知觉的对象和背景融为一体,不容易被我们感知的缘故。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这一特性反应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且通常这些部分能够组成整体。比如我们用虚线画一个圈,通常我们知觉的时候是把它知觉为一个圆圈,而不是一些线段,所以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的。

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这一特性强调的是我们在知觉一个事物的时候,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知觉理解性的体现。再比如说对同一颗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把它看做是优质木材,都是说人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事物的。

4.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这一特性是说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我们仍然保持原来事物的属性不变。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声音恒常性。比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就是一种颜色恒常性。

2. 怎么绘制知觉图

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所以选择性主要强调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关系。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我们在知觉过程中将红色知觉为对象,而把绿色知觉为背景;再比如,军人穿迷彩服能够在丛林中隐蔽,是因为知觉的对象和背景融为一体,不容易被我们感知的缘故。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比如我们用虚线画一个波浪,通常我们知觉的时候是把它知觉为一个完整的波浪,而不是一些线段,所以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的。

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强调的是我们在知觉一个事物的时候,每个人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都是知觉理解性的体现。

4.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强调的是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我们仍然保持原来事物的属性不变。

3. 知觉图怎么画简单

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

这是因为知觉的目的性对知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符合知觉目的的刺激物,紧密地组织在一起,好像凸现出来似的,被当作一个完整体而清楚地被感知。

而另一些刺激物,人对它们的知觉较为模糊,好像是衬托在知觉对象的后面似的,成为知觉的背景。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给幼儿看的时候,幼儿视野中存在着黑板、墙面和附近的其他东西。

而作为知觉对象的只是教师画的图画,其他如黑板等等,就成为知觉的背景

4. 图形知觉是什么

研究发现孩子一般从三岁开始,形状知觉的发展是最快的。

3-7岁间,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正确的认识和区别图形的百分率逐渐提高。不过在3-4岁的时候,孩子对于图形知觉是最敏感的。

5. 知觉图怎么画好看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所以选择性主要强调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关系。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我们在知觉过程中将红色知觉为对象,而把绿色知觉为背景;再比如,在冰天雪地中,我们不容易发现白熊,是因为知觉的对象和背景融为一体,不容易被我们感知的缘故。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这一特性反应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且通常这些部分能够组成整体。比如我们用虚线画一个圈,通常我们知觉的时候是把它知觉为一个圆圈,而不是一些线段,所以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的。

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这一特性强调的是我们在知觉一个事物的时候,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知觉理解性的体现。再比如说对同一颗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把它看做是优质木材,都是说人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事物的。

4.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这一特性是说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我们仍然保持原来事物的属性不变。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声音恒常性。比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就是一种颜色恒常性。

6. 牙膏知觉图怎么画

1. 建立一个新文件,16X12cm,RGB模式,白色背景;

2. 单击路径控制面板上的创建路径项按钮,用自由钢笔工具绘制一个“yes”形状的路径(路径1),并复制该路径后粘贴一个路径(路径2);

3. 用箭头工具选择路径2中除起始定位点以外的所有定位点,并删除;

4. 选择画笔工具,设置直径为70,硬度为100,并用此画笔描绘路径中的那一点;

5. 用魔术棒工具选择该点,对其进行色轮的辐射渐变;

6. 选定路径1,选择涂抹工具(设置直径略小于70),描边该路径即可。

7. 视觉图怎么画

1、 首先把我们的图片导入ps cs6,点击标尺工具2、选择了标尺工具,会出现一个十字图标点击,然后像画直线一样,把十字图标放到斜坡的另一端,这样子就形成一个标尺直线。

3、 选择导航栏的“图像——图像旋转——任意角度”。

4、弹出一个任意角度的编辑框5、 现在看到我们这个图片已经作了旋转,但是边边上面有白色的底,因为图片旋转后,边上就空了。

6、 选择工具栏的“裁剪工具”,然后在图片上面细心的调整7、然后按下键盘的“enter”键,结束裁剪。

8. 知觉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

两可图就是既可以看成是这样,也可以看成是那样,这和人的知觉选择性有关。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进行反映,而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这些被选择的刺激就是知觉对象,其他没有被选择的就成了知觉背景。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此时的知觉对象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背景,而此时的知觉背景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对象,它们之间是可以不断发生对换的。当然,这种选择性会受到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

9. 绘画构图与视知觉

  光色分为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后来又被分为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这就是光色,又称“标准色”。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光色混合产生白色,光色的混合使色彩变亮。利用这个原理,当你要画宝石时,即使是无色的宝石也能用颜色画出来。    原色:  是指无法用其他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即第一次色。理论上讲原色只有三种: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印刷中三原色是红,黄,青。直接用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大面积上色,画面都会显得很跳跃。    间色:  三原色中任何两种混合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又称第二色。调色时,只有用相等量的原色才能调出标准的间色,因此原色量的比重会影响到调出来的颜色,所以间色的层次是十分丰富的。    复色:  含有三原色中任何一种原色的颜色都叫复色,又称第三次色。调色时,不但三原色的量会影响到调出的颜色,黑白之间的不等量也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复色。调色时要注意的是,多种复色的混合容易使颜色显脏,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好。    补色:  在色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即:在同一条直径上的两种颜色)为一组补色,如: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都是补色。补色的对比十分强烈,视觉上给人不和谐的感觉。补色的组合可以使人感觉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虽然不和谐,但如果运用得好的话也可以很漂亮,给人视觉冲击力很强,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给人俗气,刺眼得感觉。    同种色:  所谓同种色就是在同一种颜色中加入另一种不同量得颜色所产生得深浅浓淡不一得各种颜色。    同类色:  指色素比较相近得不同颜色,如:大红,朱红,玫瑰红,深红等颜色。    邻近色:  邻近色是指在色环上相邻得各种颜色,如:黄绿,黄,橙黄,橙等。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得相貌,也就是色彩最显著得特征,又叫色名,色种等。生活中得各种色彩都有自己具体得面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得名称,如:海蓝,天蓝,孔雀蓝等等。    明度:  色彩得明度是指色彩本身得明暗深浅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指色彩得黑白程度。    纯度:  色彩得纯度又称色彩得饱和度,是指色彩本身得鲜艳程度。    色性:  色性简单得说就是冷暖色,如:红色给人热得感觉,兰色给人冷得感觉。在一幅画中气氛得营造往往利用颜色得色性,如:表现沙漠橘黄,朱红等,表现冰川用海蓝,天蓝等。    色调:  色调就是一幅画得总的色彩倾向性。由若干块占主要面积的色彩所决定的。色调从色相上分,可以有红调子,绿调子,紫调子等;从明度上分可以有亮调子,暗调子等;从纯度上分,可以分为艳调子,灰调子等;从色性上,又可以分为暖调子,冷调子等。关于色彩——  色彩有七种标准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色中,又有细分:  (1)三原色:红黄蓝在所有色彩中,这三种色彩最重,即色彩纯度最大。(2)间色:橙(红加黄)绿(黄加青)紫(青加红)可以发现,上述六色的排列中,原色总是间隔着一个间色,因此,只需将标准色背熟,对于原色及间色我们就可以分清了。  事实上,还有一些颜色没有包括在以上色彩中。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色。(所谓中性色就是没有色彩倾向)一般来说,除非染上一定的感性色彩,我们的背景都采用灰、黑、白这三种颜色,因为金银太耀眼了,而灰、黑、白由于是中性色,比较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  一般的颜色的明度者不同,因此产生的距离感也不同。按明度顺序排列: 1黄、 2橙、3红、4绿、5青、6紫。  我们可以发现,按照16、25、34的顺序,就可以得到对比色。善于运用对比色,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好处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黑色背景上,黄最近。而在白色背景上,则紫最近。因此,距离感只是相对而言,与我们的背景的对比。在设计中,有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而色彩的冷暖是设计问题的主要攻坚项目。这时我们需要《康定斯基定律》,其主要内容:将色彩分成角度:红90度,橙60度,黄80度,蓝190度,紫120度。其中钝角:钝拙、柔弱、冷色锐角:敏锐、强烈、暖色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掌握了。  我们来看看怎样调和色彩。调和色彩的基本法则是:页面各部分色彩一定要构成适当的色彩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表达某种情绪。这才会有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确立主调统率页面的色彩关系。当页面上有几个色块时,必须以其中一块颜色为主,而且其面积,明度,位置大于其它色块。  (2)不但要善于运用原色,而且还要善于运用金、银、黑、白和灰这些中性色进行缓解,中和,以烘托出主题。  (3)增加共同点,会使设计更趋向协调。  (4)拉开距离,目的是为了主次分开,不要堆成一堆,别人看了都觉得讨厌。可有方法:或者从平面拉开,或者从纯度和明度削弱。  ①两色一深一浅。  ②同时变化原有明度  ③纯度对比,使一色鲜艳而一色朦胧  ④同时变化原有纯度再来说说色彩均衡问题:要打动别人的视知觉,色彩要均衡。一般:  (1)比较全局  (2)不同的物体也不同。如:你可以看出页面上是块铁之类的东西的话,那么,潜意识里比看到页面上的一颗小草就会觉得不同份量了。这是我们生活上的体验。  (3)色彩不能偏于一方,否则就会失重。如页面中心有大色,则四周一定要有一些小色,左边有一定的物体一定的明度,右边就不能完全灰暗或空白,也要有适量的明色。  (4)若说到均衡,则纯度或明度较差的大色块与面积小的鲜明色块也均衡要表达出我们主页的风格,这就需要理解色调的概念。色调,即我们页面的主色彩。我们所要表达的性格或心情,都会在页面上表示出来。如忧郁用冷色,热情开心用暖色等。而如要表达出我们所观察的色调,要用夸张、提炼、强调、概括等方法。为了突出重点,加强对比,表达气氛,是有必要进行夸张和调整的。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1)单色调是指只用一种颜色,只在明度和纯度上作调整,间用中性色. 这种方法,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倾向。如采用单色调,易形成一种风格。我们要注意的是中性色必须做到非常有层次,明度系数也要拉开,才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2)调和调:邻近色的配合。这种方法是采用标准色的队列中邻近的色彩作配合。但易单调,必须注意明度和纯度,而且注意在画面的局部采用少量小块的对比色以达到协调的效果。  (3)对比调:易造成不和谐。必须加中性色加以调和. 注意色块大小、位置,才能均衡我们的布局。注意:在调和色彩中要注意间用中性色. 必须明白的是:近的纯由远的灰衬托明的纯由暗的灰衬托明的纯由暗的灰衬托主体的纯由宾体的灰衬托.    图案构图的稳、匀、奇  1 稳——安定、比例  安定(此处着重于心理、视觉印象的安定)  图案在构图上一般有对称、平衡。对称比较庄重、严肃。平衡比较生动、活泼。  比例  比例带有一定的数学性,较典型的有黄金分割(0.618/1),据说芭蕾演员踮脚表演就是为了使自己身体比例呈黄金分割。还有平方根、立方根等矩形,给人一种非常优美和谐的视觉效果。但不要被这些比例所束缚,很多是靠自己的感觉去应用。  2 匀——疏密、空间  疏——密、黑——白(并非纯粹的黑白色彩,指浓淡)、虚——实之间是对比关系,灵活合理地进行疏密、黑白布局,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虚实,形成不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空间实际上是由构图中安排的实体形象、空白形象,两者相结合构成的。空间的构图处理,是随着形象轨迹及视觉轨迹形成内在的空间层次。例如:网站“异空间”中,有一画面:太空背景,几个动感的人物都是一样的大小,我就建议:进行个别人物缩小或扩大,可以形成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避免了原有的单板。  3 奇——标新、立异很简单,看你是否是一个“叛逆者”………    构图——  说到构图,就是指形体在空间中的占有情况。所有物体都包含在空间中,所以就构图来说,除去平面关系外,构图还有前后关系的区别。  而艺术中的构图即只艺术家为了表达一定的想法,宣泄一定的情绪,突出某个主题,运用美学原则将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意识上的安排,以形成某种视觉上的冲击,达到表达目的。  一般来说,构图讲究和谐统一、关系平衡。在美学法则的基础上产生变化,而形成艺术美。  从整体来说,较稳定的构图是3角构图,四方构图。在构图安排中要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物体与空间环境间的疏密变化,不能都靠在一起,也不能都分开。物体与物体间要发生联系,显式的或隐式的。构图要完整,不能缺掉需要表达的部分。需要缺掉的部分也应该保持它的相对完整性。比如人体中要缺掉的部分一般处于关节部位而不能随便砍断。  采用变动的S型构图能造成运动的构图美。但是一切的构图都不能太规整。当画面中所有的物体都横向排列时,一定要有小部分物体产生竖向排列的动态倾向,这叫破。即打破视觉上的定式造成冲击。

10. 知觉地图怎么画

宇宙没有方向也没有位置,既无绝对位置也无相对位置,宇宙不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存在着,然而它确实存在着,以“无”的方式存在着。

宇宙是真实的,但自身并没有确定的方向和位置,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中国先哲以直觉提出的这个论断,而现代的我们可以用更为严密的方式加以论证。论证方法来自物理学对时空相对性的确定。牛顿是持有绝对时空观的,他认为绝对的时间与万物无关地自在流逝着。同样,他也认为宇宙有一个中心,无限宇宙的空间是平直的,假如你沿着一个方向一直向前走,那么你将永远不会回到出发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这一观念,任何物体的位置都依赖于观察系统而不同,并且在不同地方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参照系中就不是同时的。

相对论认为整个宇宙空间不是四面八方都笔直和无限的,宇宙空间是弯曲的,它没有边,但是它的体积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合为一个四维时空才有意义。相对论启示我们,一般来说,对于空间适合的属性,对于时间也适用。而当我们关注宇宙的空间方面时,首先会遇到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宇宙本身位于何处?”

这个问题具有将人连根拔起的威力,它使人认识到,作为人,我们同时面对着存在与虚无,或者说,我们是处于一个以“无”的方式存在的存在中。

因为,大到地球、银河系,小到眼前的一件用品,要说出它们的位置,对于我们而言是相当容易的,诸物体的相对位置构成了一个易辨别也易知觉的空间系列,由此才可绘制出地图和星位图。

可是与此相反,宇宙本身却不是万物之一,因为宇宙没有质心,更因为万物处于宇宙中,而宇宙却不在什么东西的里面或外面。换言之,宇宙没有方向也没有位置,既无绝对位置也无相对位置,宇宙不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存在着,然而它确实存在着,以“无”的方式存在着。这一点,康德的二律背反已经隐晦地提示过,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做了深入的论证。他认为,应该区别“存在之物”与“存在本身”,宇宙是存在本身,而非存在之物。

哲学家罗素也曾经表明,宇宙不能看成万物的总和,否则,宇宙这个最大集合也难免沦为万物之一,这是悖理的。宇宙在其空间定位上的不可能,同样也适用于时间,即在时间序列中,宇宙也无法定位于一个时间点,虽然宇宙中的物体都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坐标。这种对时间分析的适用性尤其表现为对宇宙起源说的诘难:如果真如大爆炸学说所述那样,宇宙最初凝聚为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在何处呢?

这个点的存在不是表明了宇宙中心或质心的存在吗?如果真是这样,宇宙起源于什么地方呢?关于时间开端的问题将我们引到了空间上的定位疑难,任何宇宙创生的说法都难以自圆其说,当代科学困境就是一个证明。

11. 画重点是知觉的

0-1岁 大肌肉活动能力阶段。

  婴儿通过爬、翻、滚、抓、旋转、坐等大肌肉的活动,来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开始对外部世界形成稳固的表象。婴儿的心理开始从混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过度。婴儿的这种爬、翻、滚的活动能力就是他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这个“学习能力”培养的机会和条件。有的家长深知这一“运动”的重要性,他们在家里的地面上铺上地毯,再把桌子腿、椅子腿用布包好,以免磕伤孩子,然后让孩子尽情爬玩。而有的家长生怕孩子摔着、碰着,总是把孩子抱在身上,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不能正确掌握握笔姿势,书写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马马虎虎的现象。还会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技巧很差,经常碰伤自己或摔倒在地;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落后,在跳绳、打球方面显得很笨拙;在运动时经常有多余的动作,在精细动作方面落后,不能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将东西弄碎、弄坏,不会系鞋带、解钮扣,用不好筷子等。

2 , 2-4岁 感觉动作学习阶段。(幼儿园)

  儿童的感觉动作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基础。

  当幼儿会坐、会走后,他们开始在动作的基础上形成感觉,并通过动作与感觉的配合形成较为复杂的身体运动。幼儿开始能够接丢物体、拍球、抛接球、坐滑梯、骑小三轮车、跳绳、跳远、跑步、玩积木、折纸、剪贴画、照图形绘画等,这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训练。通过这些活动身体协调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凭借触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等来认识事物,同时在感受事物时形成较为简单的判断。这就是感觉动作学习过程。

  这时家长应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提高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要注意,使他们通过语言,理解所观察事物的意义,掌握事物的名称,自己说出观察的内容,进行语言系统的训练。好的教育是向儿童提供一个环境,让儿童在其中能够自己试验某些事情,并找到自己的答案。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社会,多接触生活,使他们通过对事物的积极活动来获得自己的知识。

  儿童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经过内化而构造起来的,而不是大家所设想的通过教学而获得。儿童的逻辑智力或反省智力的根子,始终是深藏在儿童与周围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之中。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玩弄、操作、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感觉动作能力落

3 , 5-6岁知觉动作统合阶段。(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

  儿童在大肌肉动作和感觉动作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开始形成丰富的知觉表象世界。当大人要求孩子做某种事情时,孩子不用先模仿大人的动作,而是通过手势、表情、语言,并根据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就可以完成这项活动。于是儿童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到了知觉动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视觉与听觉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视觉方面:开始辨认有意义的事物,学会区分经验中的对象与背景,辨认相似图形中的不同部分,辨认点、线、面,并能记忆呈现的图形与文字。这时家长应给孩子多看儿童画报、画书,玩拼图游戏和迷宫游戏,到公园看各种动物,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等。

  听觉方面:开始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事物联系,辨别不同的发音并从中提取意义。儿童能够将听到的语言记在大脑中,按照这一指令去行动。这时家长应给孩子多讲故事。如“365夜”、“故事大王”、“格林童话”等,讲各种有趣的事,听各种优美的音乐,如果孩子喜欢可以学一种乐器。这也是培养孩子审美观、是非观、同情心等美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阶段。听知觉能力差的孩子,无法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视觉与听觉总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看到或听到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他们不会无动于衷,他们通过积极的看、积极的听,目的是行动。前面阶段,是以动作为主,动作诱发感觉、知觉,而在这个阶段,是以知觉为主,知觉统辖动作。他们将知觉经验如实画出来、如实说出来,他们这时有能力照着画、照着说,他们内部心理活动占据了优势,但动作仍然必不可少,这就是为什么叫知觉动作统合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发展儿童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尤其是视觉和动作的统合能力。因为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文化课,开始培养他们的听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都直接依赖于视觉动作统合能力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分化为视觉型学习和听觉型学习。

  视听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大脑将感觉器官传入的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再指挥行动,如果这个信息处理过程出现问题,那么行动一定会出差错,看到的、听到的与做到的是两码事。例如,孩子在做数学运算时,时常忘记进位和错位,就是因为视觉记忆受到下一步计算的干扰;孩子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左右颠倒,是由于视觉记忆、视觉分辨能力与视觉次序性记忆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在竖式计算中,将

4 , 7-9岁 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阶段(小学二三四年级)

  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视觉辨认与领会过程,文字与图形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点线组成,但又有区别,文字代表一定意义。阅读与图形辨认涉及到更高级的大脑过程,即领会、理解、提取语义的过程。阅读能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眼球运动、视觉速度、视觉辨别能力;二是符号转变成语义,即理解字词意义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孩子字词意义的训练,如字词联想训练,阅读策略的训练。这是孩子学习数学问题,理解抽象数学概念,领会应用题的基础。例如:1988年赵彤言成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年龄最小的博士研究生。父母为了提高她的阅读能力,开启知识的大门,一有空就带她去书店,买回一大堆书。她从两岁至七岁,五年先后看过一千五百多种书。一个对字词不善领会,阅读能力差的孩子,不能真正领会数量概念,不能有效地抽象思维。如果发现孩子视觉动作统合能力低下而导致阅读困难,则要进行前一阶段的补救,即训练儿童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5 , 10-12岁 数学推理逻辑思维阶段。(小学五六年级)

  这一阶段将培养发展孩子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不扎实,请家教补习数学,辅导时会做了,过后又不会了,个别家长甚至将这一现象归结为记性不好,说自己的孩子忘性大。其实,这是由于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解题的方法,没有真正掌握解题的条件。有时孩子仅凭机械记忆,记住了解题步骤,但稍一变化便束手无策。

  孩子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种能力是动作、感觉、知觉、阅读等诸项基本能力发展的积累,体现的是多种基本学习能力的积累效应。这正如我国古人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有前几个阶段顺利发展后,这一阶段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具备。数学计算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它还取决于智商的高低。

  这一阶段重点是发展儿童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训练数形关系、数量关系来进行。而数学的运算则可以通过将运算与动作相联系而传授给儿童。我们看到儿童在这一阶段所玩的一些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跳方块及各种棋类活动等,均对提高大脑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上述学习能力如果在各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落后或者发展不平衡,就容易导致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实质就是学习能力的缺损与失调。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从心理因素看,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因某些智力落后而引起的成绩差,这些儿童一般要去特殊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二是因不良家庭环境和情绪障碍及人格障碍所引起的成绩差,这些儿童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的改变;三是学习成绩差是因为学习障碍造成的,这些学生智力正常家庭也没有大的危机,主要是因为听、说、读、写、算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如今,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识字、绘画、钢琴等,可更为基础的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孩子基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孩子上学后觉得学习不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