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2007如何建立量本利分析模型(本量利分析模型实训excel)

Excel表格网 2022-11-29 01:56 编辑:admin 184阅读

1. 本量利分析模型实训excel

财务工具:软件类(word,excel,ppt,数据库软件,电算化信息系统,ERP,财务函数等),方法类(全面预算管理,杜邦分析,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财务杠杆,经营杠杆,财务KPI,竞品财务分析,平行成本核算,分步成本核算,资金需求模型等)

2.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相关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本量利分析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销售量、单价、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等。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假设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常量以及产销一致的基础上,将利润、产销量分别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产销量,便可以求出其利润,或者给定目标利润,可计算出目标产量。

3.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

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

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

4. 本量利分析实验实践结论

本量利,是指在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以及部门或公司组织的总体管理费用的基础上,对销售定价,通过销售量的评估,计算总体盈利能力。一般在服务行业或垄断行业;重点在定价和销量的相互作用,

量本利,是在统计过往产品销售或服务类别细分,预估销售总量及生产和销售其他费用的基础上,价格为行业销售平均定价,通过成本量化,分析盈亏平衡点及计划盈利能力。重点在产能。

5. 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实训报告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因描述的关系各异,所以实现这一过程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对系统本身运动规律的分析,根据事物的机理来建模;也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实验或统计数据的处理,并根据关于系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模。还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方法。

用excel可以很方便建立相关模型,比如线性规划,回归分析,实验设计,方差分析,本量利分析等。在用excel建模时须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需了解excel能处理的数据能力,这样建起模来才得心应手。

6.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数学分析法是指根据某些技术经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数学分析法经济活动分析具体方法之—,是数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实际运用。主要包括:量本利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和投入产出法等具体方法。这类方法主要用于因素分析,预测分析。趋势分析、决策分析,方案优化、效益评价等方面。

每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特定内容。数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是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从数学角度看,数学中发现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手段,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存货模型、调度模型、概率统计等等,对定量化的分析与决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模型化角度看,每一种数学手段都包括了解决决策问题的具体数学模型,人们可以借助于模型找出自己所需了解的问题的答案;从计算机化的角度看,人们可以借用电子计算机这个快速逻辑计算工具,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增强预测的精确性。这“三化”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结合使决策的技术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数学分析法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与决策与决策目标相适应的、反映事物联系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同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如果应用电子计算机,则把这些数学模型用计算机的语言编成程序模型,然后把程序模型输入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得到准确的数据和结论。目前,许多常用的数学分析法都已编成计算机程序,供决策者随时调用。

7. 本量利分析模拟实验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获利,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支出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业节约费用、节约成本一样,为了获利,企业开始节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决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点。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应关注税收成本性态影响提一些自己的观点。 本量利分析,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  由于税收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成本的构成部分,基于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以分别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就是我们常提及的税收成本性态分析。 如营业税,由于应纳税额 = 营业收入×税率,营业税与收入总数量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因此,营业税可以归入变动成本;再如房产税,若采用公式应纳税额= 计税房产余值×1.2%来计税,营业税在一定时期内(计税房产余值不发生变化)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可以归入固定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量利分析中税收成本性态的影响: 我们先给出本量利分析的计算公式: 利润=(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并设定如下前提:  (1)产销量能够一致;  (2)例中所给出的成本不含所给出的税金。 例1,某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产品销售价格为26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增值税税率为4%,固定成本为8万元,预测市场销量为8000台,能否投入经营?若市场销量为12000台,结果该如何? 如前所述,由于应纳增值税随业务量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化,因此可归入变动成本。 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8000-80000= 0(元) 可见,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企业如投入经营为盈亏临界状态,因此,方案不可取。而在这个方案中若忽略税收变动成本影响,利润=(26-15)×8000-80 000=8000(元),看起来有盈利,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在市场销量为12000台的条件下: 利润=[26-15-26÷(1+4%)×4%]×12 000-100 000=20 000(元) 可见,若市场销量为120000台,企业投产可获利20000元,因此,该方案可取。 例2,某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企业应纳房产税 5万元,年折旧 7万元,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进行市场决策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年纳房产税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可归入固定成本,我们先计算一下利润为零的市场销量,也即损益临界点。 利润=(25-15)×销售量-7000-5000=0 销售量=(70000+50000)÷(25-15)=12000(台) 企业可做筹划如下,若该期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1200O台,企业方能获利,投产方案才可取。否则,方案不可取。 例3,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车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为15万元,企业主管部门要求税后利润按13.4万元上交并以此考核,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做有关分析(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 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13.4÷(1-33%)=20(万元)这20万元为最低目标利润,近似于固定成本,所以有:200000=(25-15)×销售量-150000,销售量=(150000+200000)÷(25-15)=35000(台)。  因此,若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35000台时,企业才能完成上级考核目标;否则,企业则完不成考核目标。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将各税种所缴纳税款分别归类并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前提下,本量利分析与纳税筹划思路可以很好地结合,给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8. 本量利分析实训案例

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分析这样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保本产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企业保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保本产量与保本销售收入越低,企业的利润会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方法就是降低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

一般可采取选择附加值高的产品或压缩变动成本消耗的措施做到这一点。

9. 本量利分析基本数学模型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敏感分析应用广泛,主要是在求得某个模型的最优解后,研究模型中某个或若干个参数允许变化到多大,仍能使原最优解的条件保持不变,或者当参数变化超过允许范围,与那最优解已不能保持最优性时,提供一套简洁的计算方法,重新求解最优解。 在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研究分析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时盈利转为亏损。 基本方程式: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 每次令一个参数为变量,其他为常量。

2、个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主要采用敏感系数计量。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例如计算利润对单价的敏感度 假设单价变动20%,利润为r,单价为s,单位变动成本为c,销量为q,固定成本为f。 单价变动前 r1=q*(s-c)-f 单价变动后 r2=q*[s*(1+20%)-c]-f 则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r2/r1)/20% 表示的含义是单价变动1%,利润变动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在工作中,为了让你的分析报告更好看或者内容充实,有时候还可以附上敏感分析表和敏感分析表。所谓敏感分析表,就是假定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上下浮动0、5%、10%、15%、20%(这些间距可以自由设定)时,利润的绝对额是多少。弥补敏感系数只能反映利润随项目变化而变化的相对量的缺陷。而敏感分析图则连续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绘制时,参照敏感分析表的数据绘出点,然后连线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