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lphi控制excel
1、打开要导入的Excel文件,观察第一列是为字段还是数据。
2、打开SQLServer,在需要导入的数据点击右键 【任务】-【导入数据】出现导入导出向导。
3、点击下一步 ,进入【选择数据源】页面,注意红框设置。
4、点击下一步 ,进入【选择目标】页面,注意红框设置。
5、点击下一步 ,进入【指定表复制或查询】页面,注意红框设置。
6、点击下一步 ,进入【选择源表和源视图】页面,注意红框设置。
7、下一步,直到完成。出现【执行结果页面】。
8、最后在SqlServer查询表。
2. Delphi控制Qt按钮动作
c/s结构pb效率高要用三层建议用delphi REBOL由RelativeExpressionBasedObjectLanguage(基于对象的相关表达式语言)的首字母组成。它被设计用于分布式平台和网络通信。
3. delphi控件介绍
procedureSetNodeState(node:TTreeNode;State:Integer)
;functionGetNodeState(node:TTreeNode):Integer;从protected中移出来。
4. Delphi控制浏览器
以下提供用 delphi 开发 web 的一些方式:
一、使用 Indy 组件包里的 Internet 控件如果是开发网络应用(架构web服务器等),可以使用 Indy 组件包里的 Internet 控件。
二、使用 IntraWeb 组件IntraWeb很像是普通的应用程序,唯一不同的是它的用户界面是用浏览器代替了通常的Windows界面,当把应用程序安装到Web服务器上之后,用户马上就可以通过它的网络地址来开启它,应用程序会马上建立使用者的用户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丢失用户信息或者与其它的使用者发生使用混乱。
三、开发 Android / IOS 手机应用此外,UniGUI 组件包改编 ExtJS 框架,提供了一整套的 web UI 元素。
5. Delphi控制其他窗体控件
但是要编写控件,则必须使用包(package)。从File菜单中选择New,新建一个Package,这就是存放和安装控件用的包。然后单击Package窗口中的Add按钮,添加一个元件(Unit)。 在弹出的对话框最上方选择New Component。因为一个控件的所有属性、方法、事件不可能都由自己编,所以就需要选择祖先类(或者叫做"父类"或"基类"),然后再在其上面添加自己的属性、方法、事件。在Ancestor type后的下拉框中选择所需的祖先类。由于编写可视化控件必须要画图,所以选择TGraphicControl作为祖先类。再在Class Name框中输入新控件(类)的名称,一般以"T"开头。Palette Page是用来选择新控件在Delphi的窗口中的控件页面名称,例如"Standard",这个可以自己取。在Unit File Name中添好新控件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单击OK按钮。新的控件便加入了。现在可以为该控件编写代码了。 下面以编写一个可以自定义图片的滚动条为例,说明编写可视化控件的方法。 按照上面的方法,选择TGraphicControl为祖先类,新控件的名称是TPigHorizontalScroller(小猪水平滚动条)。选择好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按钮,开始编写代码。 每一个控件,都会被创建(Create)和删除(Destroy),所以必须首先编写这两个过程。对于控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在前面先定义,然后再在后面编写。定义的过程或属性有三种:一、在private后定义的是属于控件内部使用的,使用该控件的人无法看到;二、在protected后定义的一般是看不到的,只在别人使用该控件作为祖先类编写其它控件时才可见;三、在public后定义的只允许别人在程序中调用;四、在published后定义的可以在属性窗口(Object Inspector)中看到。由于创建和删除过程除了在编程过程中建立控件时自动执行外,还可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创建控件时被调用,所以把它定义在public后⑴。(该序号表示次步骤在所附源程序中的代码的位置,下同)现在也许还不知到应该在这两个过程中编写什么,如何去编。我们在下面将会讲到。 我们首先为这个控件添加一些属性。我们定义一个Max属性用于设置或读取滚动条的最大值。因为在程序中一般不直接使用属性,所以要定义一个变量,和该属性对应起来,一边修改或读取其值。因为它只在控件内部使用,所以我们把它定义在private后⑵。(一般与属性相关联的变量都以"F"开头,例如FMax)定义好变量后,再定义属性。这个属性需要再Object Inspector窗口中可见,所以把它定义再published后⑶。定义的语法是: property
6. delphi技术
一般来说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
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软件一般是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通常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可以进行开发。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常见的软件开发语言:JAVA、C/C++/php/JSP/ASP/POWERBUILDER/DELPHI/.NET/C#/vb/等。
与应用最关键的需要用到数据库,常见数据库:MySQL/SQLSERVER/ORACLE等。
7. delphi语法
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本书入手:
1、《DelphiXX从入门到精通》,【美】MarcoCantu著。MarcoCantu作为delphi类书籍作者可说是人人皆知,Delphi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更是绝对的经典。此系列书全面地讲解了Delphi编程中的各个方面,如组件开发、多线程、图象处理、报表打印、数据库、Internet应用等等,是初学者的不二之选。
2、语法书籍:由于从delphi7到后面的XE语法方面,有些新特性变化。这方面其实最好的教材是随着delphi安装后的帮助,可惜是英文的。推荐可以看翻译过来的版本,比如,由叶叶翻译的《DelphiXE4语言指南》。
8. Delphi控制台应用程序
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三种计算模式,分别是:单主机计算模式,分布式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B/S)。这三种计算机模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此决定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的特征。
1、 单主机模式
1985年以前,计算机应用一般以单台计算机构成的单主机计算模式为主。
单主机计算模式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单主机计算模式的早期阶段,计算机应用系统所用的操作系统为单用户操作系统,系统一般只有一个控制台,局限于单项应用如劳资报表统计等。
分时多用户操作系统的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终端的普及使早期的单主机计算模式发展成为单主机——多终端的计算模式阶段。
在单主机——多终端的计算模式中,用户通过终端使用计算机,每个用户都好像是在独自享用计算机的资源,但实际上主机是在分时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单主机——多终端的计算机模式在我国当时一般称为“计算中心”在单主机模式的这个阶段中,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已可实现多个应用(如物质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联系,但由于硬件结构的限制,只能将数据和应用(程序)集中地放在主机上,因此单主机——多终端计算模式有时也称为集中式的企业计算模式。
2、 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及技术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和局域网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使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计算机资源,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可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虽然个人计算机的资源有限,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程序不仅可利用本机资源,还可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其他计算机的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分布式客户/服务器(C/S)的计算模式。
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向其他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主要有数据库服务,打印服务等)的计算机,统称为服务器;二是享受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称为客户机。
客户机一般由微机承担,运行客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被分散地安装在每一台客户机上,这是C/S模式应用系统的重要特征)。部门级和企业级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系统软件(如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等),向客户机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C/S模式中,数据库服务是最主要的服务,客户机将用户的数据处理请求通过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析用户请求,实施对数据库的访问与控制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上传送的只是数据处理请求和少量的结果数据,网络负担较小。
对于较复杂C/S模式的应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一般情况下不只有一个,而是按数据的逻辑归属和整个系统的地理安排可能有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如各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及整个企业级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因此,C/S模式有时也称为分布式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
C/S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企业计算模式,其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也较多,这些开发工具分两类;一类为针对某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如针对ORACLE的DEVELOPER 2000),另一类为对大部分数据库系统都适用的前端开发工具(如POWERBUILDER,VISUAL BASIC ,VISUAL C++,DELPHI,C++ BUILDER,JAVA等)。
3、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及技术实现
采用C/S模式的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每一个客户机都必须安装并正确配置相应的数据库客户端驱动程序。这样,应用程序(也必须安装在客户机上)才能访问数据库。由于应用程序被分布在各个客户机上,这种形式使系统的维护变得困难,且容易造成不一致性。
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是在C/S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导致B/S模式产生的源动力来自不断增加的业务规模和不断复杂化的业务处理请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传统C/S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中间应用层,由原来的两层结构(客户/服务器)变成三层结构。
在三层应用结构中,用户界面层中(客户端)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客户的输出。商业逻辑层负责建立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访问数据库的SQL语句,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库层实际是负责数据库的存储和检索,响应中间层的数据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中间层。
由于INTERNET及企业INTRANET的应用采用B/S模式,因此B/S模式也称为网络计算机模式。在B/S模式中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外,应用程序是以网页形式(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编写)存放于WEB服务器上,用户运行某个应用程序只需在客户端上的浏览器中键入相应的数据处理工作,最后将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用户。可以说,B/S模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应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集中特征。因此,其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而应用程序相对集中地存放在WEB服务器上。
B/S模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使企业能够把供应商和客户作为企业的资源来进行管理,从技术上保证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实现。
另外B/S模式的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与INTERNET的结合也使新进提出的一些新的企业计算机应用(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虽然B/S模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如此多的优越性,但由于C/S模式的成熟性且C/S模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负载较小,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企业计算机模式将是B/S模式和C/S模式共存的情况。但是,很显然,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向B/S模式转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