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资产折旧表述
1.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收入-支出=利润,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企业花钱买来的,所以也是一种支出,但是往往这种支出金额很大,而且受益期很长,如果将此支出一次性计入某个月,会导致当月明显亏损,而实际上当月从该固定资产得到的受益不会这么多,同时,其他受益的月份,又没有体现应有的支出,所以,将固定资产入账后,在受益期内平均其支出,按月列支,这就是固定资产折旧理念的来源了。
2.好处: 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构成了企业的费用。因而,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不计提折旧或不正确的计提折旧,都将对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产生错误的影响。
3.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折旧方法: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2. 固定资产折旧举例说明
公司购买汽车要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次月起开始提取折旧。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车辆的使用年限是4年,每年的折旧率是25%,残值率是3—5%。车辆原值扣除残值后乘以折旧率是年折旧额,再除以12个月得出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按月计提,制证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摘要写某某月提取折旧费。
3. 固定资产折旧表述怎么填
首先,要明白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以及计税依据。 这里的折旧抵税,与流转税是没关系的! 固定资产(汽车)购入时,如果是为了生产经营所购入的,只要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是可以抵扣销项税的! 固定资产折旧抵税这一说法,指的是企业需要在盈利时缴纳的所得税,他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所得额! 计算方法:税前利润-纳税调减项+纳税调增项=所得税应税收入。 所得税应收收入再乘以适用税率就是要交的所得税! 税前利润就是收入-成本-费用-税金! 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涉及其中的成本(生产用)、费用(管理用),成本费用越高就代表你的利润越低。 这就是固定资产的抵税(抵企业所得税)
4.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是什么
一、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有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累计折旧是指:是按月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计提(计入成本费用),以反映固定资产的逐渐损耗的程度,包括物理损耗和技术(即先进性程度)损耗。三、关系是:有固定资就必须计提折旧。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叫做折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年限总和法等;固定资产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就是更新;此外,还有固定资产的维持和修理等。五、主要特点 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5. 简述固定资产的定义,表述固定资产折旧的折旧方法
计提折旧原则:
1:当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下月计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下月不再计提;
2:提足折旧无论是否继续使用不再计提,提前报废不再补提;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暂估价值入账并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再调整已提折旧;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确定折旧年限时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可以取得资产所有权
5: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6:因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6. 固定资产折旧表述错误
一、判断题:折旧方法一经选定,应一贯沿用,折旧方法不得改变。答案是错。二、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第十九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7. 固定资产的折旧含义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规定:
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释义」本条是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
企业在不低于最低年限的标准,自主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8.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及体现的原则?
一、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日常处理的内容新购固定资产的话,新建固定资产卡片每月固定资产折旧,生成凭证日常固定资产变更、重估等处理每月固定资产汇总统计等有了电算化,固定资产处理还是比较容易的。二、计提折旧应遵循的原则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①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开始计提折旧,终止确认时或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
为了简化核算,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仍沿用了实务中的做法: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这与税法的规定也是一致的。
②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④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确定折旧年限时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
比如融资租入一项设备,租期为3年,尚可使用5年。
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是否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则应按3年计提折旧,如果可以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则应按5年计提折旧。
⑤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⑥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9. 固定资产折旧体现在哪个表中
对利润表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越短,就等于加速把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成本中去,从而减少近期应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少交所得税;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会影响资产总额因为折旧方法不同,计提的折旧额会不同,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金额也会不同。资产总额里汇总的是固定资产净值。
2)累计折旧不同,固定资产净值肯定不同,使企业资产受之影响。
10. 固定资产折旧表述正确的是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折旧费用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5%,残值=买入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计提折旧),并在账户中予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时,应该根据使用该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折旧费用,采用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借:生产成本—X产品 (如果机器专为生产某种产品,可直接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机器为生产多种产品,先入制造费用,再按比例分配到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机器为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 (销售门市部或独立销售机构使用) 贷:累计折旧 折旧计提后,累计折旧科目余额在贷方,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抵减项目。折旧提完时,固定资产项目在报表中仅反映为“净残值”,该残值在报废时或变买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清理变卖的净损失为“营业外支出”。 但是如果这样进行记录,“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会随着折旧的计提而逐渐减少,其余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在账户中就无法反映出来,折旧的累计数额也在账户中得不到反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在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时,用“累计折旧”账户来代替“固定资产”账户,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所以,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了。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只是形式,其实质是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因此,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累计折旧” 账户)的贷方,反之,累计折旧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这在实质上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一致的。 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后,计提折旧时,不减少“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同时,“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此外,“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得到固定资产的净值。 编辑本段计提方法 一、首先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有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些实例,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例12]某电子生产企业进口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固定资产原价为3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折旧=300000元×40%=120000元 第二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40%=72000元 第三年应提折旧=300000-120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0000-120000-72000-43200=64800元 第四、五年应提折旧=(64800-8000)÷=284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几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 编辑本段税法有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条例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以下规定: 一、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二、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 三、提取折旧的方法和依据。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累计折旧四、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新所得税法: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